9月1日上午,海南开放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全体教职工大会在海甸校区隆重召开。会前,全体教职工整齐列队,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激昂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为新学期拉开了奋进的序幕。大会由副校长詹兴文主持,校长李进,党委委员李瑗、朱绵茂、黄跃林出席会议,全体教职工参加。
会上,李进作讲话,全面总结了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系统部署了秋季学期重点工作,并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肯定了春季学期学校在党的建设、办学质量、科学研究、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积极进展,强调“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汗水”。他指出,一是党的建设引领有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我参与·我献策”活动,胜利召开机关与学院党委第一次党员大会,我校5个党支部成功入选“海南省教育系统优质化党支部”。外宣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发稿量达去年同期3倍,石化新材料学院揭牌成立的报道在新华网客户端表现亮眼,阅读量突破117万,成为近期外宣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思政课改革深化,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授“思政第一课”,实现全覆盖。“清廉海开大”建设扎实推进,中层干部集体廉政谈话等活动强化了“一岗双责”。二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展。学历教育“省内一级统筹一级办学”模式获国家开放大学认可,该模式契合海南地域特点和发展实际;社区与老年教育开发“海南民俗文化”等特色课程,服务学员1446人;社会培训创新模式,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小哥培训学院”为300名外卖骑手等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赢得社会好评,培训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三是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提质。教职工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10余项省级课题获批立项;2篇咨政报告获省委书记、省长批示;《海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开放合作格局拓宽。与上海、广东、厦门等开放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上海开放大学支援“终身教育智慧学习港”建设,广东开放大学助力学分银行建设;石化新材料学院挂牌成立,这一产教融合举措获省领导肯定,相关政务信息首次被《海南要情》《海南信息》刊载,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五是队伍建设与作风向好。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完成2023年度教师职称评审。选派4名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3名党员干部参与台风“剑鱼”灾后恢复工作,展现了教职工的担当精神。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推进4个校区提档升级,完成远教大楼电梯加装、新食堂建设等工程,学员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李进强调,秋季学期是全年工作的“攻坚期”,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攻坚关键领域,紧扣“自贸港特色高水平开放大学”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筑牢招生“生命线”,提升办学层次。力争全年学历教育招生新突破,重点推进“同等学力申硕”项目,拓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通道;社会培训要聚焦乡村振兴、干部教育等领域,力争收入再增长。二是推动综合改革落地。加快推进《海南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落地;启动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坚持“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三是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与广东开放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借助其先进办学经验与智库资源,确保规划兼具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四是攻坚“终身教育智慧学习港”项目。将该项目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头等大事”,高位统筹、专班推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五是做实做大产业学院,服务自贸港人才需求。农业农村学院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打造乡村振兴人才赋能引擎;依托石化新材料学院(隶属先进制造业学院),持续拓展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教育布局,重点围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食品加工等海南自贸港千亿级产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服务业学院聚焦航运、文旅等领域,着力打造服务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和具有自贸港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华文华侨学院面向东南亚开展“技能+华文”教育,开辟华文教育出海新通道。六是深化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农民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联盟体系,提升数字化水平,与“终身教育智慧学习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七是完善教职工激励体系。修订《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构建科学的工作量评价机制。